期刊首页 检索结果

检索结果

期刊
    Loading ...
出版年
    Loading ...
栏目
    Loading ...
文章类型
    Loading ...
期刊分类
    Loading ...
  • 文章
  • 视频
  • 排序
共找到 120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药物安全与合理应用
    孙凌垚, 王文珊, 王心茹, 袁方哲, 顾钰祺, 谭玉洁, 田磊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7): 778-784.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7.014
    目的:探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抑制剂药物经济性评价的方法。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4年1月15日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PCSK9抑制剂经济学研究的文献,并使用2022年版综合卫生经济评价报告标准(Consolidated 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 Reporting Standards, CHEERS)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估。结果:30篇关于PCSK9抑制剂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济学评价研究中27篇采用了模型法进行经济学评价,主要使用马尔可夫模型,涵盖了多个研究时限和健康状态数量。23篇文献通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s-cholesterol,LDL-C)水平降低进行外推来评估药效,23篇文献未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现有文献主要通过马尔可夫模型对药物的经济性进行评价,在药物效果指标的选择、药物不良反应是否纳入分析等方面存在局限性。
  • 实验研究
    关丽, 陈嘉欣, 宋鹏飞, 赵惠茹, 夏焱鑫, 张胜杰, 李伟泽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7): 771-777.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7.013
    目的:合成β-卡巴林-肉桂酸骨架化合物B4,对其进行含量测定、人工胃肠液稳定性研究及溶血性评价。方法:以5-甲氧基色胺为原料,通过Pictet-spengler反应合成卡巴林,并与4-氯肉桂酸缩合反应形成目标化合物;利用HPLC法对化合物B4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优化色谱条件,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利用该检测方法对其在模拟人工肠胃液中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并对该化合物B4进行溶血性评价。结果:化合物B4通过1H-NMR,13C-NMR和ESI-MS确定其结构,最佳色谱条件为色谱柱YMC-Pack ODS-A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甲醇∶水=90∶10,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8 nm。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100 μg·mL-1,线性方程为y=126.96x+199.85(R2=0.999 4),平均回收率为104%。该化合物甲醇溶液在25 ℃下24 h内保持稳定;在酸性的人工胃液中不稳定,在0 min被迅速降解至消失,而在人工肠液中相对稳定,缓慢降解,直至150 min后降解完全。同时化合物B4在溶血性试验中显示无肉眼可见溶血及凝集现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规定。结论:建立了化合物B4的完整含量测定方法,其作为一种新合成的创新小分子在碱性溶液比在酸性溶液中稳定。
  • 实验研究
    李昊, 鲍婷琦, 黄馨怡, 周建文, 苗雯凯, 吴丽红, 王子珣, 曹立新, 韩翠艳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7): 761-770.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7.012
    目的:本研究以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NLC)同时装载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与葫芦素B(cucurbitacinB,CuB)(MTX-CuB-NLC),对其进行处方优化及体外评价。方法:建立MTX和CuB体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熔融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MTX-CuB-NLC。以包封率及载药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筛选出最优处方。通过纳米粒度测定仪对制剂的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Zeta电位进行考察。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制剂的外观形态。并通过粒径、Zeta电位的变化对其储存稳定性进行考察。采用透析袋法测定该给药系统的体外释药情况。结果:MTX-CuB-NLC最优处方为MTX 0.7 mg,CuB 0.5 mg,混合脂肪酸甘油酯104 mg,ELP 96 mg,水相体积4 mL,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 44 mg,其中包封率MTX(61.03±2.40)%、CuB(81.02±1.61)%、载药量MTX(0.25±0.02)%、CuB(0.23±0.02)%,平均粒径为(44.13±1.40) nm,PDI为(0.279±0.12),Zeta电位为-(17.10±4.98) mV。透射电镜下为类圆形,表面光滑,分散性良好。其在14 d的储存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48 h累计释放量为MTX(86.01±2.25)%、CuB(73.72±1.97)%。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MTX-CuB-NLC,制剂稳定、药物缓释,为该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实验研究
    程雪怡, 刘文, 陈梅, 陆苑, 金阳, 李勇军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7): 747-760.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7.011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仙灵骨葆胶囊(Xianling Gubao capsules,XLGBC)治疗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有效化学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建立XLGBC化学成分数据库,结合Xcalibur软件,对比准分子离子和特征碎片离子,进行化学成分鉴定;利用TCMSP和SwissADME数据库筛选候选活性成分,并通过GeneGards,DisGeNET,SwissTargetPrediction和Metascape数据库对活性成分治疗OP的靶点进行预测和富集分析,再结合String平台和Cytoscape软件获取XLGBC抗OP的关键靶点和重要活性成分,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共鉴定出120个化学成分,其中5个成分首次在XLGBC中鉴定得到;120个化学组分中筛选到63个治疗OP的候选活性成分和447个靶点,富集分析显示主要涉及激素水平调节、破骨细胞分化、PI3K-AKT信号通路等途径,其中EGFR和PIK3R1靶点与多条通路联系密切,被视为关键靶蛋白;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拓扑分析获取到XLGBC治疗OP的6个主要核心成分,分子对接表明该成分与关键靶蛋白均具有较强烈的结合活性。结论:全面阐明了XLGBC中的各类化学成分,并揭示了XLGBC作用于OP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潜在作用机制,为XLGBC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 药物临床试验规范与进展专栏
    王肇聪, 杨洋, 张峰, 许芳, 李天恩, 魏学燕, 胡喆, 陈健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7): 741-746.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7.010
    抗肿瘤药物已成为我国新药研发的热门板块,各医疗机构承接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数量也与日俱增。本文从肿瘤医院视角,按照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流程,即药品的接收、储存、发放和回收环节,结合我院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药品管理实例,分析并探讨各工作环节中的风险因素,总结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药品管理的特殊性,提出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工作建议,以期提高药品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为临床试验专用药房的建立以及规范的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提供借鉴。
  •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专栏
    吕行, 刘文娜, 王建新, 张瑜, 高蕊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7): 734-740.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7.009
    目的:对前期研制的《痰证疗效评价量表》进行临床适应性考评。方法:用可靠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量表的可行性、信度、效度和反应度进行评价。结果:量表可行性方面,接受率及完成率均为100%,且量表填写时间中位数在3 min左右;量表的重测信度、内部总信度及各维度信度均可接受,表明量表稳定、维度条目设置合理;量表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尚可,表明量表内容、结构设置合理,所有条目内容均可以被有效提取,提取的4个公因子方差分别反映了有形之痰、无形之痰阻滞机体气机运行、无形之痰流布结聚及无形之痰泛溢周身的症状变化;对于量表的反应度,通过对不同年龄组痰证与非痰证患者各条目、维度及量表总得分的比较,发现量表能够从不同层面对不同年龄段痰证患者及非痰证患者的症状表现及程度进行区分。结论:量表的可行性、信度、效度、反应度较好,能够有效的反映痰证的疗效变化,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专栏
    吕行, 刘文娜, 王建新, 张瑜, 高蕊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7): 727-733.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7.008
    目的:基于定性定量相结合、主客观相结合、患者医生相结合构建痰证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建立痰证临床疗效评价量表。方法:结合国内外量表科学的制定流程,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中探索性序列的研究设计。通过文献研究、条目多轮筛选、专家电子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方法,专家定性访谈及专家共识会议等定性研究方法对条目进行筛选、解释与优化。结果:痰证疗效评价量表共包含症状条目11个,其中局部症状6个,包括咯痰、痰质黏、痰鸣、脘痞、大便黏腻不爽、局部包块;全身症4个,包括肥胖、身体沉重、眩晕、头昏蒙;舌象条目1个,为苔腻。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量化有效、释义明确、操作简便的痰证疗效评价工具,为痰证疗效评价标准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综述
    练晓彤, 雷宇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7): 720-726.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7.007
    紧密连接蛋白亚型Claudin18.2(CLDN18.2)仅在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中表达,调控物质跨膜运输。但在正常组织的恶性转化中CLDN18.2得以保留,在胃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普遍表达。以CLDN18.2为靶点的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同时具有单克隆抗体的高靶向选择性和细胞毒性药物的高抗肿瘤活性,是极具治疗前景的新型生物靶向抗肿瘤药物。本文对CLDN18.2 ADC的临床试验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参考。
  • 综述
    李华安, 李志扬, 林博涵, 李汉麒, 温鼎声, 温露, 陈钢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7): 713-719.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7.006
    壳聚糖作为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高的阳离子密度,是一种理想的核酸递送载体。壳聚糖结构中含有大量氨基,其核酸转染效率受到脱乙酰度、相对分子质量、pH、血清以及氮磷比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出色的递送能力,壳聚糖已经广泛应用于DNA和RNA的递送。此外,壳聚糖也被用于递送CRISPR/Cas9,成为进行基因编辑和疾病治疗的新型手段。尽管如此,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基因载体在细胞内外仍面临障碍,有待进一步解决。
  • 综述
    唐银佩, 朱正望, 王琳琳, 赵静涵, 王兵, 朱平生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7): 706-712.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7.005
    胆汁淤积是多种急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状态,主要特征为胆汁酸(bile acids, BAs)等胆汁成分在肝脏和体循环内过度蓄积,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疲劳及瘙痒等,病情迁延难愈,若不及时干预,持续胆汁淤积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甚至终末期肝病。胆汁淤积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研究表明,法尼醇X受体(farnesol X receptor, FXR)通过调控胆汁主要成分BAs的合成、转运、代谢及重吸收,在胆汁淤积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逐渐成为抗胆汁淤积药物研发的热点靶标。中医药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少,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调控FXR抗胆汁淤积疗效显著。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及归纳总结,系统挖掘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基于FXR抗胆汁淤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胆汁淤积治疗及相关药物研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 综述
    黎一志, 申少磊, 王挥豪, 王俊龙, 刘莉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7): 699-705.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7.004
    准确预测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对于成功开发新型药物至关重要,传统的药动学研究主要使用动物作为研究对象,但是由于动物与人体在结构和生理学方面存在着种属差异,致使动物实验对人体药动学的参数预测能力达不到预期。近年来,器官芯片的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它通过利用人源细胞构建体外微生理系统,具有再现人体关键生理参数的潜力,为预测人体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提供体外方法。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单芯片模型与多芯片模型在药动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同时探讨了器官芯片模型向体内转化的可靠性,并对器官芯片存在的挑战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刘琳玉, 鲁爽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7): 693-698.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7.003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目前针对RSV感染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接种疫苗仍是预防RSV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婴幼儿、老年人及其他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人群为RS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在相应目标人群的RSV疫苗临床研发中需重点关注安全性评价。本文将结合境外已上市RSV疫苗的临床安全性研究,对RSV疫苗的安全性评价进行探讨。
  • 新药述评与论坛
    张婷, 陈娟, 卢岩, 徐东紫, 欧阳昭连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7): 684-692.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7.002
    目的:基于专利引文网络探索类器官领域的技术发展主路径。方法:本研究通过构建类器官领域的专利引文网络,采用搜索路径连接数算法(search path link count,SPLC)计算遍历权重,对类器官领域开展主路径分析,探索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轨迹。结果:类器官领域共有专利申请2 250项,包含专利引文12 722件;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长,技术开发聚焦于疾病模型、药物筛选、细胞培养及器官芯片等方向。主路径分析显示,全局主路径上专利数量最多,有12件,包含1条技术路线,全局关键路径主路径与全局主路径一致;局部前向主路径上有10件专利,包含1条技术路线;这2条技术路线反映出中国类器官领域的技术发展轨迹,中国技术创新聚焦于基于肿瘤类器官技术的疾病机制研究、基于肺癌类器官模型的疾病机制研究、肺癌类器官模型的开发与优化。局部后向主路径上有9件专利,包含2条技术路线,局部关键路径主路径与局部后向主路径一致;这2条技术路线反映出美国类器官领域的技术发展轨迹,技术创新聚焦于胃肠道类器官培养与疾病模型研究、干细胞驱动的器官功能修复技术、细胞移植与器官再生。结论:本研究通过类器官领域的专利主路径分析,识别技术发展轨迹,从情报学角度为类器官研发提供信息支撑。
  • 新药述评与论坛
    陈娟, 龙俊羽, 李卓婷, 潘黎姿, 欧阳昭连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7): 673-683.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7.001
    目的:分析全球类器官领域的科研竞争与合作态势。方法: 2024年1月,在Web of Science中检索类器官相关论文,通过共被引分析、文献计量学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识别研究热点以及领先国家、机构和研究者。结果:1990年至今,全球类器官领域科技论文共计10 477篇,其中2018年至今占82.4%,研究集中在肿瘤、肝肾、肠道上皮、人脑和视网膜等类器官的构建。美国发文最多(4 632篇),且合作对象数量(75个)和次数(3 405次)也最多。中国发文量居第2位(1 970篇),但合作对象数量(54个)和次数(1 194次)远少于美国。机构层面,哈佛大学的发文量(534篇)、合作对象数量(347个)和次数(1 495次)均领先,来自美国之外的中国科学院、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也有较高的合作排名。荷兰Hans Clevers教授发文最多,我国秦建华团队和华国强团队发文较多。结论:类器官领域在过去10年间快速发展,众多研究集中在肿瘤、肝脏、肠道、脑和视网膜等类器官的构建。美国绝对领先,中国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哈佛大学实力突出,是全球合作中心,来自中国、荷兰、英国、德国的个别机构则是各自区域的中心。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贾燕花, 于鹏丽, 吴舟一, 贾东晨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6): 669-672.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6.018
    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监管机构批准产品上市的重要技术文件,内容包括与该品种相关的安全性、有效性、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信息。按药品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系指检测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检测设备等完整系统,并按照生物制品批签发进行管理。鉴于按药品管理的体外诊断类产品与治疗及预防类生物制品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与按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亦不尽相同,故参考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欧洲EMA、美国FDA等关于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相关规定,针对按药品管理的体外诊断类产品中说明书格式、各项内容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提出建议,以供申请人或者上市许可持有人在撰写说明书时参考和借鉴。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王雪, 韦薇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6): 665-668.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6.017
    包装系统密封性,又称容器密封完整性,包装系统密封性研究是药物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论述了生物制品的包装系统密封性研究的总体考虑及其生命周期的管理,以供研究者参考。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徐莉, 赵欣, 刘敏, 李敏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6): 656-664.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6.016
    MF59是一种基于角鲨烯的水包油纳米佐剂,已经大规模临床使用,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和佐剂效应,未来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预防疫苗开发中将发挥更大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MF59佐剂的免疫机制、非临床安全性研究以及临床应用进展,重点对MF59佐剂药学研究及评价考虑提出了思考,并展望了其在未来疫苗开发中的应用潜力。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赵欣, 马岩松, 杨丹, 李敏, 曹守春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6): 650-655.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6.015
    狂犬病病毒感染特点为嗜神经性,一旦发病致死率几乎为100%,暴露后及时接种疫苗是狂犬病的重要防治手段。人用狂犬病疫苗在我国上市多年,而且使用人群广泛。本文结合人用狂犬病疫苗上市情况对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药学研究基本考虑及常见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人用狂犬病疫苗的药学开发、产品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阚红金, 韦薇, 程速远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6): 643-649.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6.014
    特立帕肽是开发较早的多肽类药物,随着原研药专利到期,正逐渐成为研发热点,国内医药企业按照生物类似药开发的特立帕肽生物类似药逐年增多。本文梳理了特立帕肽原研药及生物类似药国内外注册研发现状、监管现状、用药情况,分析了特立帕肽生物类似药研发技术要求及挑战,并对此类产品药学开发中的常见技术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此类生物类似药的药学开发和评价提供参考。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程速远, 胡莹莹, 韦薇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6): 631-642.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6.013
    近年来,治疗用A型肉毒毒素药物逐渐成为研发热点,申报量逐年增加。由于治疗用肉毒毒素药物分子具有复杂性、高活性与治疗窗较窄等特点,其质量研究是药学开发与评价的主要难点。本文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文献为基础,结合审评实践,介绍国内外治疗用肉毒毒素药物开发的最新研究进展及药学评价思考,并就此类产品药学评价(结构特点、菌株选择、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等)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巩旭, 陈昊, 王靖宇, 卢加琪, 韦薇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6): 625-630.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6.012
    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是由干细胞分泌的脂质双层结构囊泡,具有促进组织再生和免疫调节潜力,有望成为替代干细胞治疗的新型药物。针对目前EV概念模糊、该类药物质量研究缺乏监管标准以及临床转化过程存在挑战等问题,本文简述其概念,总结其在临床试验中治疗多种疾病的应用,分析其质量控制要点,并探讨其在临床转化中面临的机遇,供研发人员参考。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行业标准化的推进,干细胞衍生的EV类药物将可能在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生物医药产业引领新的潮流。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韩冬梅, 崔靖, 韦薇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6): 619-624.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6.011
    自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治疗药品上市申请数量不断增加,但药学申报资料存在完整性和规范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评效率和上市进程。本文基于多个自体CAR-T细胞治疗药品上市申请的药学技术审评经验,系统梳理了药学申报资料的常见问题和审评关注要点,以期为此类产品的研发和申报提供一定的参考,加快上市申请进程。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王靖宇, 吴雪伶, 韦薇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6): 614-618.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6.010
    由于研究手段的有限性和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流式细胞术成为细胞治疗产品研发中的重要工具,在细胞产品药学研究的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中流式细胞术方法开发的质控要求、样品处理、荧光偶联抗体的选择、抗体滴定、门控策略等关注点以及流式细胞术目前可参考的方法学验证一般原则进行论述,以供研究者参考。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卢加琪, 周菂, 韦薇, 何伍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6): 608-613.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6.009
    近年来基因编辑生物技术药物展现出巨大的临床治疗潜力,随着表观遗传编辑、线粒体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编辑器序列和结构也在快速迭代。但该领域现阶段仍面临精准度不足、编辑效率波动大、脱靶效应显著等问题,制约了基因编辑治疗药品临床的广泛应用。基因编辑治疗药品药学研究中,基因编辑器序列设计和结构、纯度等质量属性的差异直接影响该类药品的编辑准确性和编辑精度,进而影响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因编辑药品研发和监管领域需要探索合理的多维度质量评估策略,建立科学高效的药品监管工具。本文调研了体内基因编辑治疗药品和体外基因编辑细胞药品的研究进展和申报现状,围绕基因编辑酶和sgRNA结构、纯度、体外基因编辑效率、体外编辑特异性等提出基因编辑器药学设计和质量评价的考虑,为该类药品的研发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陈昊, 何伍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6): 602-607.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6.008
    病毒清除验证是生物制品病毒安全性的重要保障之一。目前,在临床试验阶段或申报上市阶段采用工艺平台作为病毒清除能力的验证策略已被ICH Q5A(R2)接受。病毒清除工艺平台验证技术,可以允许开发者在基于科学与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减少临床前药物在病毒清除方面的验证研究,为申请人提供开发和申报过程中的时间和成本优势。但与此同时,如何建立和应用工艺平台,对申请人的工艺理解和生产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将围绕病毒清除工艺平台的前期风险评估、建立方法、应用等关键阶段,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以期为该技术的开发和评价提供引导和实用参考。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邱晓, 寇雅真, 王雪, 陈昊, 张梦梦, 何伍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6): 596-601.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6.007
    放射性核素标记重组蛋白类产品同时具有重组蛋白类产品的靶向性及放射性核素的特点,可用于诊断或治疗。放射性核素标记重组蛋白类产品的开发过程非常复杂,为了使产品具备预期的半衰期、放射性特性和代谢途径,应该谨慎选择重组蛋白、放射性核素和标记方法。本文汇总了用于放射性核素标记重组蛋白类产品的重组蛋白、放射性核素、标记方法的特点及开发的考量,并结合该类产品的特点阐述了产品质量研究的考量。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阚红金, 韦薇, 程速远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6): 590-595.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6.006
    本文梳理了目前国内外沟通交流相关指导文件,汇总了近年来治疗用生物制品沟通交流情况,结合审评经验重点对各阶段沟通交流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从申请人、监管层面就如何完善沟通交流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高沟通交流质量和效率,为审评审批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武勇凯, 李倩, 韦薇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6): 585-589.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6.005
    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因其高特异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已成为生物制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产品异质性一直以来都是业界以及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经验的不断积累,业界以及监管机构对于部分异质性问题已经达成基本共识,但对于序列变异体的研究及经验相对有限,仍是监管和研发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审评实践,从序列变异体的概念以及产生原因等方面,探讨了以氨基酸替换为代表的序列变异体的审评考虑,以期为该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寇雅真, 韦薇, 程速远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6): 579-584.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6.004
    本文基于当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抗性基因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国内外重组蛋白制品开发、生产和监管要求,对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制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使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推动此类制品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合理使用。
  • 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
    赵靖, 韦薇, 何伍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6): 571-578.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06.003
    随着生物制品申报上市的数量增加,在药学技术审评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逐渐凸显。本文以抗体类产品为例,提出了生物制品在申报上市时的药学审评整体考虑。随后,我们结合实际审评经验,对该类产品申报上市的药学研究资料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总结了生产用原材料、生产工艺、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四方面的常见问题。在此之上,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帮助申请人提高申报资料质量,并进一步提高审评效率,减少因补充资料等原因所导致的上市时间延迟。